一、项目背景
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,电网负荷持续增长,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该地区某500kV骨干输电线路原有通信系统采用传统OPGW-24B1设计,已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、新能源调度、广域测量系统等新型业务需求。经技术论证,决定采用OPGW-36B1-70光缆(36芯G.652D单模光纤,标称截面70mm²)对全长120公里的关键区段进行改造升级。该方案在确保线路防雷保护性能的同时,可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和更优的传输质量,为构建新一代电力通信网奠定基础。
二、生产与交付全流程
1. 定制化生产阶段(15天)
项目采用分段生产方式,由两家具备资质的生产基地同步制造。生产过程中重点把控:
¢ 光纤筛选:全部36芯光纤通过98%筛选测试,确保衰减系数≤0.36dB/km(1310nm)
¢ 结构优化:采用分层绞合设计,内层为不锈钢管光纤单元,外层为AA/AS线材组合,确保70mm²截面的机械性能和短路容量(25kA/1s)
¢ 特殊处理:针对华东地区高湿度环境,在缆芯填充复合阻水材料
2. 分段运输与仓储(5天)
¢ 采用"5+3"运输方案:将120公里光缆分为30个标准盘(每盘4km)特殊盘(山区段专用)
¢ 建立临时中转仓:在项目沿线设置3个标准化仓储点,实现精准配送
¢ 全程温湿度监控:运输车辆配备环境监测系统,确保光缆存储条件符合要求
三、项目成效与创新价值
1. 技术突破
¢ 通信容量提升50%,可同时承载:
n 8路继电保护通道
n 12路调度自动化业务
n 6路视频监控系统
n 剩余容量满足未来5年扩展需求
¢ 创新采用"子管分隔"技术,实现36芯光纤的独立保护
2. 运维提升
¢ 建立数字化档案:为每芯光纤建立唯一ID,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
¢ 智能诊断系统:部署DAS监测系统,实现故障定位精度±100米
¢ 预期使用寿命提升至30年以上
3. 经济效益
¢ 相比原改造方案节约投资约15%
¢ 减少年运维费用200万元以上
¢ 线路可用率提升至99.99%
4. 社会效益
¢ 增强区域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
¢ 为周边5座220kV变电站提供备用通道
¢ 减少因通信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
项目示范意义
本项目的成功实施,创造了国内长距离OPGW改造的多个创新记录:
l 首次在120公里连续线路上实现36芯全性能测试达标
l 开发适用于多厂家设备的标准化接续工艺
l 建立复杂环境下光缆施工的标准化流程
项目经验已纳入国家电网典型设计案例库,为后续特高压线路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。通过本次改造,华东地区骨干电网的通信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,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高质量的通信保障。